底層邏輯: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(一)

(The Underlying Logic- How to see the essence of things)

作者介紹 劉潤: 中國著名商業顧問,潤米諮詢創始人,《5分鐘商學院》主理人,微信公眾號”劉潤”主理人,前微軟(中國)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總監,曾任和現任騰訊、百度、海爾、恒基、中遠國際、五源資本、康寶萊、尚景家居等多家知名企業的戰略顧問。 主理暢銷音訊課程:《5分鐘商學院》、《商業洞察力》等,著有暢銷書籍:《底層邏輯》、《5分鐘商學院》、《商業洞察力》、《給孩子的商業啟蒙》、《商業簡史》、《新零售》、《每個人的商學院》、《趨勢紅利》、《互聯網+:小米案例版》、《傳統企業,互聯網在踢門》、《人生,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旅行》、《2012,買張船票去南極》、《進化的力量》。

什麼是“底層邏輯”?

事物間的共同點,就是底層邏輯。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、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,才是底層邏輯。底層邏輯”來源於不同中的相同,變化背後的不變。只有底層邏輯,才是有生命力的。只有底層邏輯,在我們面臨環境變化時,才能被應用到新的變化中,從而產生適應新環境的方法論。

底層邏輯+環境變數=方法論

這一本書涵蓋的重要概念,非常豐富,我們讀書會中都一致給予五顆星評價。作者是位著名的商業顧問,以剖析及推動建立「商業洞察力」聞名,本書更涵蓋是非對錯、思考問題、個體進化、理解他人、社會協作五個構面的底層邏輯。其中諸如如何洞察商業本質、如何建立人生三層智慧、如何達到人生財務自由、如何建立人生商業模式、如何把工作當成玩樂、如何創造財富並分配到更多財富、如何防止「注射式洗腦」、如何創造10倍價值、如何建立有效人脈並發揮影響力等等,都頗能契入心坎,倍覺受益良多。這是一本適合所有人閱讀的好書。看了本讀書心得後,還是極力推薦購買本書詳細閱讀。

1. 一個人心中,應該有三種“對錯觀”

一個人心中,應該有三種“對錯觀”:①法學家的對錯觀,②經濟學家的對錯觀,③商人的對錯觀。

一個人心中應該有三種“對錯觀”

如果你是評論家,可以選擇法學家的立場;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,可以選擇經濟學家的立場;如果將要失足摔死的就是你自己,建議你選擇商人的立場 — — “我的錯,都是我的錯”,因為“我的損失最大”。總之,誰的損失大,就是誰的錯。這是一個非常實用而有智慧的人生觀點,可以省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與損失。

2. 人性、道德和法律

人性,到底是什麼?人性只涉及兩點:生存和繁衍。這兩點無善無惡。人性,是個體追求生存、繁衍的本能。可是,不受約束的個體的人性,一定會使個體彼此傷害。道德,就是用來約束個體的人性的,在此基礎上,可以實現群體的繁榮。個體之所以願意接受道德的約束,是因為群體的繁榮最終會讓個體受益。

道德不是人性的內在要求,甚至在大部分情況下,道德是反人性的。恰恰因為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,才需要大量的引導和約束。引導,採用的是宣傳、輿論等有長效但見效慢的方法,比如通過文化、價值觀等引導。約束,採用的是懲罰、驅逐等“劇烈”但立竿見影的方法,比如通過社會結構、利益結構、法律等約束。每個時代的人都會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“畫一條最低的線” — — 底線,這條底線就是法律。法律是道德的子集,是一旦觸犯必然受到懲罰的道德。

人性,來自“自私”的基因。道德,是為了群體的繁榮,最後促進個體的生存、繁衍,大家共同達成的“社會契約”。道德,常常是反人性的。法律,是道德的子集,是維護群體存在的道德底線。

人性、道德和法律

3. 人生的三層智慧:博弈、定力、選擇

在人生中,博弈是第三層智慧,定力是第二層智慧,選擇是第一層智慧。

人生的三層智慧:博弈、定力、選擇

怎麼博弈?一要靠心態,二要靠策略。什麼心態?共贏和感激。那策略呢?我認為要“一報還一報”“以牙還牙,以眼還眼”。

定力的智慧: 獵狗追土撥鼠的故事

三條獵狗追一隻土撥鼠,土撥鼠鑽進了樹洞(樹洞只有一個出入口),突然,一隻兔子鑽出了樹洞,飛快地奔跑,然後爬上了一棵大樹。兔子在樹上沒站穩,掉下來砸暈了正仰頭看的三條獵狗,最後兔子逃脫了。聽完後,你想說什麼?

有人說,兔子不會爬樹。有人說,兔子怎麼可能同時砸暈三條獵狗。他們說的都對,但是,怎麼沒人問土撥鼠到哪裡去了?我們常常會跟丟了“土撥鼠”,就像丟了自己的目標。在生活中,最容易讓我們迷失的,往往是金錢。有些錢,是專門來誘惑我們放棄長遠目標的。 定力,可以換成一個我們更熟悉的名詞-長期主義。

選擇的智慧

……人生的軌跡,往往就是由那麼幾次關鍵的選擇決定的。遺憾的是,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有得選,也沒有勇氣選擇。什麼叫不知道自己有的選?例如還有人過著“996(早上9點到晚上9點,一周工作6天)”和“711(早上7點到晚上11點,全年無休)”的生活,幾乎沒有私人時間。

學會選擇,常常就是學會放棄:選擇一個,放棄其他。選擇有時比努力重要,但放棄有時比選擇更重要。我們應勇敢選擇,然後享受好處,承擔壞處。人生的悲劇,往往來自看著前方,又想著後方,最後無路可走。人與人之間的差距,來自哪裡? 來自於是否擁有智慧,以及擁有哪一層次的智慧。

4. 事實、觀點、立場和信仰

我們常說,一個人的表述大概可以分為兩種:事實和觀點。事實有真假,觀點無對錯。但是細究起來,還可以再細分,至少可以分為四種:事實(Fact)、觀點(Opinion)、立場(Stand)和信仰(Belief)。

事實、觀點、立場、信仰

事實,是獨立於人的判斷的客觀存在。現實世界有時複雜到你無法判斷事實。

觀點,是你對一個事實的看法。觀點和你的關係,比它和事實的關係更加密切。

什麼是立場?立場就是被位置和利益影響的觀點。

信仰,是一套完全自洽的邏輯體系。沒錯。信仰都是對的,因為你無法證明它是錯的。這就是“邏輯自洽”。

一個有判斷力的人要知道,這個世界上有大量邏輯自洽卻互相矛盾的信仰。信仰內邏輯自洽,信仰間互相矛盾。

邏輯自洽: 自洽是指在自己設定的前提下進行的所有推論、推理、結論,都符合邏輯,都不違反這個前提,也不相互矛盾。由於這個前提是自己設定的(有時並不是有意識的設定,常常是蘊含、隱含著的前提,一般叫預設),那麼符合這種邏輯性就是邏輯自洽。邏輯自洽其實是個貶義詞。就是,我不懂你的邏輯在哪裡,但是你自己很清晰,你能說得通自己,你能安慰得了自己,ok你是邏輯自洽的,但我不見得會認同你。

5. 如何防止“注射式洗腦”

“為什麼+觀點”這個句式,就是一隻“注射器”。

“注射式洗腦”

例如說:

“我的產品事業內最好的,為什麼消費者就是不買?

“為什麼電子產品愈來愈便宜,衣服鞋子卻越來越貴?

“為甚麼胖子相對比較懶?

“為甚麼”這三個字的強大之處,就在於會強行把你的注意力,吸引到這個觀點去找原因上,但甚少會先去釐清這關觀點是否正確。狡猾的人,用這個句式注射別人。對“為什麼+觀點”這個句式的非理性反應,是人的思維模式中的重大Bug(漏洞)。這個Bug,常常被狡猾的人利用。愚蠢的人,用這個句式注射自己。

6. 普通和優秀的差距,在於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

當你遇到這些突然而來的遭遇戰時,會如何面對?普通和優秀的差距,就體現在應對方式上。一個人優秀不優秀,要看他是如何解決問題的。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現象,而優秀的人總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。

經驗不靠譜。建議你在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,可以採用“假設 — 驗證 — 結論 — 調整”的方法。什麼是“假設 — 驗證 — 結論 — 調整”?就是在遇到問題時,先大膽假設,然後去驗證,得出結論,最後根據結論做出調整。

我們常說“眼見為實”,經驗很重要。很多情況下,確實如此。但有時,我們看到的表像或者經驗會欺騙、迷惑我們,讓我們看不透事情的本質。所以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:

一是拋棄經驗,放棄想當然,不要輕易下結論,要懷著空杯心態去看問題。

二是運用“假設 — 驗證 — 結論 — 調整”,大膽假設,小心求證,得出結論,最後做出調整。

三是不要被利益、立場左右,要就事論事。能做到以上三點,即使是再複雜、煩瑣的事,你也能抽絲剝繭、洞察本質。

空杯: 如想學更多學問,先要把自己想成一個”空著的杯子”,做事之前要先有好心態。

7. 如何快速洞察本質

我們平時觀察一件事情的時候,觀察到的通常只是表像。每一個表像背後,都有一個“黑盒子”。雖然我們看不見這個“黑盒子”,但它才是所有規律產生的原因。我們把這個“黑盒子”,叫作系統。

透過表像看系統

我們鍛煉自己的洞察力,就是為了理解表像背後的“黑盒子” — — 系統,從而真正地從本質上解決問題。所謂洞察力,就是透過表像,看清系統這個“黑盒子”裡各個要素以及它們之間連接關係的能力。

什麼是系統?系統,就是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。系統=要素×連接關係。這個定義中,有兩個關鍵字:

(1)要素;

(2)連接關係。

本書中介紹構成系統的五種模組:變數、因果鏈、增強回路、調節回路和滯後效應。其中,變數是“要素”;因果鏈、增強回路、調節回路和滯後效應,是四種“連接關係”。

四種“連接關係

變量、存量、流量概念:

變數,就是系統中變化的“要素”。變數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,比如你的體重,忽高忽低;比如公司財務,忽好忽壞;比如門店顧客,忽多忽少。一旦加上時間軸,變數就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狀態:存量和流量。以浴缸為例,在一個浴缸中,“水”這個變數有兩種不同的狀態。一是存量,就是在一個“靜止的時間點”,浴缸中存了多少水;二是流量,就是在一個“動態的時間段”,有多少水流入浴缸(流入量),有多少水流出浴缸(流出量)(見圖2–7)。

存量、流量關係

流量,改變存量。存量,改變世界。

因果鏈: 因果鏈很簡單,只有增強(+)和減弱(-)兩種情況,沒有第三種。

因果鏈

增強回路: 變數,是節點。因果鏈,是線段。但線段有頭就有尾,能量從頭傳到尾,就結束了。如果我們把結尾和開頭也用一條因果鏈連接起來,形成閉環呢?這就形成了一個“回路”。回路有兩種,一種叫作增強回路,另一種叫作調節回路。什麼是增強回路?兩條增強或者減弱的因果鏈,首尾相連,形成一條回路,就是增強回路。其中,“因”增強“果”,“果”又增強“因”的,叫正向增強回路;“因”減弱“果”,“果”又減弱“因”的,叫負向增強回路。

增強回路

調節回路: 什麼是調節回路?“因”增強“果”,“果”增強“因”的回路,是增強回路。而“因”增強“果”,“果”減弱“因”的回路,就是調節回路。

調節回路

增強回路,追求極端;調節回路,回歸平衡。這個世界上,凡有增強回路的地方,必有調節回路。增強回路和調節回路這對“孿生兄弟”,性格迥然不同,卻共同構建了最美妙的世界萬物。

滯後效應: 最後一種連接關係,叫作滯後效應。什麼是滯後效應?因果不是瞬間連接的,回路也不是瞬間閉合的,它們之間都有個時間差。這個時間差,就是滯後效應。滯後效應,讓在空間維度上已經很複雜的系統,又增加了時間維度上的複雜性。它會讓原因和結果在時空上遠離,從而誤導你的判斷。所以,我們在試圖洞察萬物時,心裡一定要裝著滯後效應,懂得給萬事萬物加上時間軸。

普通的人觀察一隻手錶,優秀的人洞察幾百個零件之間的連接關係。普通的人觀察一次合作,優秀的人洞察協議背後利益分配、風險轉嫁的連接關係。普通的人觀察一個團隊,優秀的人洞察團隊裡責權利錯綜複雜的連接關係。普通的人觀察表像,優秀的人洞察系統。當你遇到問題時,其實所有的解決方案都藏在這五塊“積木”裡。分析問題的時候,記住五個關鍵步驟:

一是找到核心存量。

二是找到關鍵因果鏈。

三是找到增強回路。

四是找到調節回路。

五是考慮滯後效應。

然後,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一步,你可以採取哪些措施,改變哪些連接關係?

8. 流程、制度與系統

什麼是流程?流程就是基於時間線做完一件事的整個過程。流程是線性的、連貫的、客觀的。凡事皆有流程,只是效率有高低之分。

什麼是制度?制度就是做一件事的行為準則,它可以是權力機構發佈的規定,也可以是一種契約。

什麼是系統?系統就是若干部分相互聯繫、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體。

我們常說,一個企業家要擁有全域之眼。什麼是擁有全域之眼?就是懂得從系統的角度去看問題,只有這樣,你才能站在未來看今天,站在高空俯視全域。制度,是規定,是契約,關注的是結果;流程,是基於時間線做一件事的過程,關注的是過程;而系統,是內部各個要素、變數之間相互關係、相互作用的整體,關注的是各要素之間的關係。

無論是流程、制度,還是系統,其實都是用來解決問題的。普通的人改變結果,優秀的人改變原因,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。改變制度是改變結果,改變流程是改變原因,改變系統則是改變模型。如果說改變流程、改變制度是管理,那麼改變系統、改變模型就是治理。

9. 邏輯思維與邏輯閉環

一些人在網上發表觀點時,總是會出現驢唇不對馬嘴的情況,其實這是因為他們缺乏基本的邏輯思維。那麼,如何才能挖掘自己的邏輯思維呢?有四句話可以説明大家建立基本的邏輯素養:證有不證無,以偏不概全,證有靠舉例,概全靠推理。

基本的邏輯素養

證明一件事情“有”,很簡單,舉個例子就行。比如我看到過白烏鴉、黑天鵝,就證明它們是存在的。可是你要證明“天下烏鴉一般黑”“天鵝都是白的”,靠舉例是不行的。你舉10000個例子,都不能證明沒有黑天鵝,只能證明你沒見到黑天鵝。

三是證有靠舉例: 證“有”是相對簡單的。只要有鋼鐵般的證據,就能證明一件事存在。四是概全靠推理: 所謂概全,就是得出一般性結論,只能靠證明,靠推理。

--

--

Vincent Chen-WS

喜歡閱讀科普、心理、網路治理、哲學宗教等書籍